遼寧銀保監局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對此類行為保持高度警惕,注意保護個人信息,樹立正確保險意識,及時核實相關機構經營資質,防止誤入非法集資陷阱,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是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保險合同是重要的金融單證,記載大量個人信息,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保險消費者切勿將身份證、銀行卡、保險合同等信息告知他人,更不能輕易將保險合同轉交他人。注意防范不法分子竊取個人信息,避免因非法利用個人信息,而遭受財產損失。
二是樹立正確保險意識。保險產品一般具有長期保障功能,如果在超過猶豫期后退保或停繳,造成損失較大、失去保障。尤其是健康險、醫療險、重疾險等保險產品投保時,保險公司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職業等有一定限制,如果退保后想再次購買該類保險產品,可能會面臨拒絕承保、保費上漲等情況,失去原本應當享有的保險保障。廣大保險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保險產品作用,切勿輕信不法分子“全額退保”“分紅補償”等承諾。
三是及時核實機構資質。保險消費者收到自稱保險公司及工作人員來電或短信后,務必通過保險公司的全國統一客戶電話、官方網站、官方APP或者保單服務人員等正規渠道進行核實確認,切勿輕信不明身份的非法機構或個人。各類保險機構除應辦理《營業執照》外,還需由銀行保險監管部門進行資格審批,并取得相應的經營業務許可證。保險消費者可通過中國銀保監會官方網站www.cbirc.gov.cn查詢保險機構經營資格。
四是警惕非法集資風險。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高額回報的行為。非法集資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損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是我國嚴厲打擊的違法犯罪活動。不法分子的最終目的都是想方設法套取公眾財產,非法據為己有。消費者通過非法機構或個人購買所謂的投資儲蓄產品,最終會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