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遇到“好心人士”噓寒問暖,聊天、干活、送小禮物……面對一個又一個“溫情牌”,逐漸得到當事人信任。之后,當事人被帶去實地參觀養老公寓項目,體驗高端養老公寓入住,同時以營銷養老項目高額回報,購買項目名額有限等作為誘餌,誘導當事人投資購買該養老公寓項目。完成轉款并簽訂合同后,當事人卻遲遲未見公寓建設,趕緊追問卻發現對方電話已關機,從此人間蒸發,當事人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近年來,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案件時有發生,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其主要有以下幾種套路形式:
套路一:以投資“養老項目”名義非法集資
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以返本銷售、售后返租、約定回購、承諾高額回報、名額有限、“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套路二: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非法集資
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套路三:以銷售“老年產品”為名非法集資
以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檢、免費旅游、贈送禮品、養生講座等欺騙、誘導方式,以銷售養老產品、“保健品”、提供養老服務的名義或者以高額利息為誘惑,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套路四:以“以房養老”等名義吸收資金
以“以房養老”、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名義進行虛假宣傳,誘騙老年人通過房產抵押借款儲蓄,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風險提示:
1、抵制誘惑,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息“
保險”、高息“儲蓄”,不被小禮品打動,不接受“先返息”之類的誘餌。
2、樹立正確投資意識,通過金融機構客戶服務電話、銀行官方網站等正規服務渠道咨詢購買金融產品。不與自稱是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儲蓄協議,不接收從業人員個人出具的任何收據、欠條。
3、注意保護個人信息,關注正規機構發布的銀行、保險、廣告信息和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
4、理性識別“儲蓄”“保險”產品,務必提高警惕,做到“四看三思等一等”。犯罪分子詭計多端,投資儲蓄要擦亮眼睛,遇事多尋求官方渠道幫助,注意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切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自覺遠離非法集資。
轉載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oJ5So5PXz6-IdGE4WZmZ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