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能力喪失對一個人的生活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及時治療至關重要。語言能力喪失情況分為好幾類,導致語言能力喪失的原因也不一,但只要找出病因,積極配合治療,就有恢復的希望。
喪失了語言能力,就代表從此再也無法開口說話了嗎?其實不然,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及時治療,重新開口的幾率非常大。那么究竟什么是語言能力喪失,又該如何進行治療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語言能力喪失
語言能力喪失是指受到某種疾病或者意外傷害,造成患者喪失語言能力,也可成稱為言語殘疾。
二、語言能力喪失的病因及類型
1、失語:患者語言中樞或腦神經受損,形成語言表達和理解障礙。一般是由于腦出血、腦損傷或者阿爾茲海默病引起的。
2、構音障礙:
構音障礙較失語而言程度較低,一般表現為無法說話或者說話費勁、口齒不清。構音障礙又可分為運動性構音障礙和器官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
3、發聲障礙和聽力障礙:喉的器質性病變或者聽力障礙也可導致語言能力喪失。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三、語言能力喪失的治療手段
1、確診原病。出現語言能力喪失的情況后,及時就醫,首先排查是否出現腦部損傷,繼而檢查其他器官是否出現病變。總之,一定要確定引發語言能力喪失的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2、及時治療原發病。原發病就是引發語言能力喪失的病,在確診病因后,要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將原發病治好或者控制在穩定的水平。
3、進行發音訓練。在病情穩定后,要在專業的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及時進行語言恢復訓練。對于完全失語的患者,要從最簡單的發音訓練開始,就像嬰兒牙牙學語一般;對于其他器官障礙引起的不完全性失語的患者,則可以進行簡單的短語、句子訓練,恢復其語言的靈活性。
4、循序漸進、堅持訓練。在進行語言能力恢復訓練時,一定要時時刻刻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和恢復情況,適時調整訓練計劃。在訓練過程中,要防止患者出現注意力分散、疲乏、厭倦的情緒,適當提升患者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從而讓其積極配合治療。
5、家人應該給予安慰和鼓勵。作為失語患者的家屬,一定要積極配合指導醫師,耐心陪伴患者,也可在家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對話訓練,給予患者鼓勵和自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