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情況是必須要看醫生的,而有些情況是沒必要看醫生的,那么如何區分它們呢?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糾結——有點不舒服要不要去看醫生。如果去,可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卻得出一句“沒事”;如果不去,又擔心是某種重大疾病的前兆。
究竟應該如何做呢?小諾告訴你答案:
人的身體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而且這種能力很強,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療,也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時間到了自己就好了。當然,疾病也非等閑之輩,不能一概而論。那么具體要怎么區分呢?
當出現以下情況,小諾建議大家去看醫生:
1、器官的功能受損。
眼睛的功能是用來看東西的,突然看不見了,應該馬上看醫生。同理,突然聽不見了,四肢運動突然出現障礙等等。
2、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戰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應該盡快就診。
3、反復發作的不適。
老毛病了,忍忍就過去了,殊不知絕大多數的癌癥早期就這么過去了,同樣,治療癌癥的最佳時間也這么過去了。對于反復出現的不適,應該認真注意誘發的原因、緩解的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4、已經處于某個疾病進程中,但是感覺突然發生了變化。
大夫可能已經告訴你這個病沒什么,過幾天自己就能好,開始的時候,感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但突然有一天惡化了,這時候就必須再去復診。
更建議大家選擇一款健康險,利用健康險的保障報銷作用,降低我們尋醫問藥的經濟成本,使我們不需要因為擔憂浪費時間金錢等而回避檢查。檢查多了,能更早發現病情,更有保險報銷治療費用,這就形成了多方結合、循序漸進保障健康的良性循環
對于身體,最清楚的莫過于自己,如果出現不適,首先要根據身體的反饋判斷屬于哪種情況。若是上述問題之一或者更嚴重,小諾建議大家不要糾結,立刻去醫院就醫。與此同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