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痙攣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發(fā)的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
支架作為冠心病的常用治療手段之一,但卻很少有人對支架的材料和如何選擇支架等問題知之甚詳。今天小諾就好好給大家介紹一下。
PCI支架的類型與選擇
1、金屬裸支架(BMS)
金屬裸支架作為人體的異物,置入之后會產生不同的刺激影響。
由于金屬材料本身的性質,在血液中無法避免出現(xiàn)金屬腐蝕、金屬離子永存體內、血管內凝血系統(tǒng)激活、平滑肌細胞再生并且細胞基質沉積等問題;也可能引發(fā)血管的炎癥反應,機械積壓導致血管內膜損傷。
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金屬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狹窄的發(fā)生率為20%~30%。
2、藥物洗脫支架(DES)
在金屬裸支架基礎上增加藥物涂層與能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的藥物(如雷帕霉素、抗增生類如紫杉醇、抗血栓類等)、抗體或基因,支架植入后在其病變血管中釋放,從而防止血管再狹窄的發(fā)生。
第一代永久涂層藥物洗脫支架(DP-DES):
減低了血管再狹窄率(至5%~10%)。它實現(xiàn)了對藥物的控釋能力,保證了支架的有效性,也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提高支架的抗血栓性,又可以增加支架的耐腐蝕性,防止金屬離子的溶出,避免金屬裸支架與宿主發(fā)生復雜的血液反應、免疫反應和組織反應等。
置入后聚合物殘留可能引起持續(xù)的血管壁炎癥反應和明顯內皮愈合延遲,進而導致晚期和極晚期支架內血栓風險增加;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服用時間長;價格昂貴。
第二代生物可降解涂層藥物洗脫支架(BP-DES):
新涂層可在術后6個月左右完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避免聚合物殘留對血管壁造成的炎癥反應,從而減少血栓發(fā)生,較早內皮化;進一步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的發(fā)生率;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服用時間縮短至6個月,減少患者出血并發(fā)癥和花費。
圖片來源:攝圖網
3、生物可吸收支架(BRS)
包括天然生物材料支架、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支架、復合材料支架。其應用前景尚缺乏數(shù)據(jù)支持,有待進一步研究。
還要額外提醒大家,放支架屬于輕癥,只有做搭橋手術才算是重疾,所以大家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輕癥的選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