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食用被細菌、毒素或有毒物質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以發熱、嘔吐、腹痛、腹瀉或者頭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在急診科屬于比較常見的疾病種類,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呢?
據西安商報2020年12月21日報道,同濟大學因為食物中毒多人出現嚴重惡心、嘔吐及頭痛癥狀,緊急就醫者達60-100人。這種比較嚴重的食物中毒案例,往往是由污染事物本身和未能及時處理兩方面共同組成的,那么當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 保留懷疑有毒食物樣本
食物中毒的明顯征象如惡心、嘔吐、發熱等往往是在服用受污染食物4-10小時后出現,所以在出現類似癥狀時,可以進行反推,大致判斷出是因為什么食物中毒。隨后可以采取其相應的特殊方法或者在就醫時為醫生提供參考。
二、 進行催吐或導泄
如果在餐后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就應警惕是食物中毒,此時不可盲目服用止嘔或止瀉藥物以防掩蓋病情,反而應該用筷子或者手指加重刺激咽喉,加快胃內未完全排出的有毒食物排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三、 及時補充水分營養
在食物中毒初期頻繁的嘔吐和腹瀉后,身體會迅速出現脫水的情況,此時應該及時補充水分、糖分以及鹽分,來維持體內正常的酸堿平衡和水液代謝。如果感到胃部極度不適,飲水難以下咽,則應及時就醫,使用點滴來維持生理機能。
四、 特殊解毒手段
在面對部分食物中毒時,我們有著特殊的解決辦法。對于胃腸型食物中毒,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民間辦法,比如食用變質的雞鴨肉后,可以用食醋與水以1:2的比例融合進行救治;再比如魚蟹中毒,可以使用生姜切絲煮水進行緩和。對于神經性食物中毒,則需要及時就醫,使用抗毒素桿菌或青霉素進行治療。
與特殊解毒手段相應的是,也有一些食物是食物中毒后需要忌口的。比如豆類、全麥這種富含纖維素的食品,會給腸胃蠕動造成負擔;再比如各種奶制品,食物中毒后易并發乳糖不耐癥,會導致虛弱的腸胃無法吸收奶制品,此時攝入奶制品,極易出現再度嘔吐的癥狀。
綜上,當你發現自己食物中毒時,可以先保存自己懷疑的食物備份,然后進行自我催吐,補充水分,當懷疑食物屬于有特殊解毒方法的食物時對癥下藥。當情況危急或以上方法使用后未見好轉時,應及時就醫。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不會有用上這些知識的那天,我們下篇見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