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保改革之后,個人醫保待遇會減少嗎?對醫院會有什么影響?小諾整理了醫保改革十大亮點來與大家分享,本文是下篇。
近期發布的這份名為《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的意見稿,明確了醫保領域的諸多方向性問題改革。
下文小諾將繼續逐一為大家解析意見稿的諸多亮點。
亮點六:補齊門診保障短板
本次改革將從高血壓、糖尿病等群眾負擔較重的門診慢性病入手,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醫療費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
亮點七:降低住院率
由于個人賬戶的保障功能較弱,參保人在就醫時更加傾向于使用統籌基金,這就導致住院率過高。但在門診統籌水平較高的地區,住院率則較低。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原來劃撥個賬的30%不再劃撥,增強了統籌基金的支付能力,住院和門診都在制度范圍內報銷,以前小病住院、分解住院等行為可能一定程度上會得到遏制。
亮點八:釋放門診就醫需求,引導分級診療
通過協同推動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長期處方制度等,引導參保人員就醫在基層首診。結合完善門診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管理措施,規范基層醫療機構診療及轉診等行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亮點九:支付方式改革
對部分需要在門診開展、比住院更經濟方便的特殊治療,可參照住院待遇進行管理。在支付方式上,對日間手術及符合條件的門診特殊病種,推行按病種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
亮點十:藥品購買渠道將從藥店倒向醫療機構
醫保個人賬戶金額縮減后,下一步參保人將更多去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買藥。
對于藥店來說,這次的改革減少了個人賬戶中個人權益部分的增量,可能會影響零售部分的收入,也意味著個人買藥的選擇偏好會減少,個人買藥會更加理性或量入為出,藥店未來的醫保藥品配置會傾向于慢病特病的藥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