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我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雙減”規定,那么這項規定究竟是福是禍呢?
于2021年7月24日,我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一時之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這項文件的主要要求可以概括為: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同時,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1點。
那么這個“雙減”政策,究竟是福還是禍呢?小諾認為我們應該從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待。
首先,我們從師生的角度來看一下。老師和學生,可以說是和這個政策最息息相關的兩類人群,在《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文件中,甚至對小學初中布置作業的完成時間都做出了要求,不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學生,這都是一個讓人壓力倍增的決策。就相當于之前你用一包魚餌喂一條魚,每天拼命塞終于讓這條魚兒上桌前肉質緊實,但是突然有人命令你以后只能給魚兒喂幾粒餌食,讓魚兒自己游動緊實肉質一樣。聽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世上魚兒那么多,又有幾條可以真的憑借自己躍龍門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次,我們從家庭的角度出發看一下這個問題。小諾在這個政策出臺后就詢問了幾位家有學生的家長,他們的回復憂多于喜。有趣的是,隨著階級的跨越,家長們對于這個政策的態度變化很大。想來也是,既然政府禁止了校外培訓,那么結果無疑是兩級分化的,有錢人家繼續給自己孩子請私教、沒錢人家繼續和以前一樣靠孩子自己學、而家境中等,請不起私教但是未發行這個政策前可以讓孩子進行大班培訓的家長們,對此的反應是最大的。因為這件事,輕了說是學習成績,重了說就是階級固化,這“雙減”政策下,什么樣的孩子才會脫穎而出?要么是自制力極強的,要么是家境極豐厚的,想明白這個,家長又怎么能不憂慮。
最后,我們從社會的宏觀角度來看一下問題。前兩個角度,都是囿于私人的,這項政策對政策所包含的人群以及有牽連的人群其實是算不上友好的,但是對于整體社會而言,它卻有著非同凡響的益處。第一,就是絕了校外教育機構販賣焦慮、過度宣傳、超前違規培訓的現象,同時給那些讓學園打白條交學費的教育機構狠狠一棒槌;第二,就是幫助社會更早的進行了一批篩選,本來自身學習能力的考察在曾經的“填鴨”教育下,到了大學甚至工作后才能看出分別,但是現在這項政策直接將小學初中的遮羞布都扯了下去,逼迫學生快速成長。
綜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項政策 對于學生、老師以及家長這三類參與人群,是有很多限制或者說是增加了壓力的;但是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個政策無疑是一件好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