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保繳費基數是計算參保單位、個人所繳社保費和個人享受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一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至300%。
社保涵蓋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是一項國家福利。社保需要每月繳納一定的保費,社會保險費用=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社保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個人需要繳納社保費多少和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一項重要依據,社保繳費基數的多少直接決定了社保需要繳費的數額。
社保繳費基數是由職工上一年度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計算的。簡單來說,職工的工資水平越高,社保繳費基數也就越高。但是,社保繳費基數也存在上限和下限。
盡管社保繳費基數的計算依據的是參保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性總收入,但是具體的計算方法是由當地相關部門依據實際情況所定的。
一般來說,如果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性收入低于統籌地區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算繳費基數。
如果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性收入高于統籌地區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00%的,按300%計算繳費基數。
圖片來源:攝圖網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上年度統籌地區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500元,那么核定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分別是13500元、2700元。
如果某人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3000元,則以3000元作為繳費基數;如果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15000元,則以上限13500元作為繳費基數;如果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2000元,則以下限2700元作為繳費基數。
社保繳費基數每年確定一次,一旦確定,一年內是無法再次修改變動的。由于社保繳費基數直接影響了退休后所享受的待遇,所以瞞報、少報、漏報都是不值當的。
社保的繳費是強制性的,不同地方、不同單位的繳納比例是不一樣的。我國采取繳滿十五年才能拿到養老金和多繳多得的原則,繳納社保是對我們退休生活的一種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